’s Battlegrounds - 身份
- 用戶
- 文章
- 6335
- 星座
- 金牛座
- 積分
- 1361
- 等級
- 靈樨(8)
| 發信人: PlayerUnkwn (’s Battlegrounds), 信區: Joke 標 題: 馬保國怒了,牛頓不講武德 發信站: 水木社區 (Fri Nov 20 23:10:18 2020), 站內 一 馬保國是誰? 馬保國是誰? 這得非常鄭重其事的介紹一下: 他是1951年出生于1952年的世家子弟; 活躍于21世紀的一代武術宗師; 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; 遠離武林紛爭隱退1天的世外高人; “耗子尾汁”的掌勺長老; 英國大理石中國區推廣大使; 《少年功夫王》的特邀嘉賓; “閃電五連鞭”的知識產權所有者; ………… 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滿身都帶著梗的六旬老者。 他是中國人民的“純真笑點”, 也是時代青年的傳武榜樣, 自從有了他,那些本已成佛的90后和00后們, 都忍不住從床上一躍而起, 搖頭晃腦來個“閃電五連鞭”或者“三連錘”, 一霎那間,精神百倍, 差點就可雄糾糾氣昂昂“保家衛國”了。 二 講“武德”的馬保國 很多人都是從馬保國30秒被KO開始認識他的。 但他爆火卻是因為在健身房被偷襲后發視頻澄清導致。 既然事出有因,就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半年前的那場“比武大賽”。 馬保國作為渾元形意太極掌門馬保國,與一民間現代搏擊愛好者比武。 30秒內被擊倒三次,最后一次直挺挺躺在地上, 那躲下的姿勢的和他的人品一樣,非!罢薄。 馬保國與王慶民比武 馬保國是一個頗具傳統武德之人, 打架之前還不忘勸導吃瓜群眾, 要離得遠遠的,免得被他的形意plus太極誤傷。 不管怎樣,這場比賽畢竟是打了, 雖然是武林風的翻車現場,智能手機和5G網絡見證了歷史, 視頻畫面都歷歷在目,再也不能靠傳說和文字掩飾。 好歹大家欣賞了一場真正的比賽, 雖然最后的評價是: 一個“敢真打”,一個“真敢打”。 不過,后來我找到了事情的真相: 事實上是馬保國從地上一躍而起,將王慶民擊退。 有視頻為證。 看那一躍而起的曼妙身姿,絕不是普通人能夠對付的。 我知道,能夠擊敗他的人只有一個:西方的力學宗師牛頓。 三 牛頓的“三連錘” 牛頓也是一個出了名的“狠人”,他上管天下管地,中間管著微積分。 他不會像馬保國那樣講武德,上來就是“三連錘”: 現代拳擊、自由搏擊、綜合格斗MMA。 它融合各民族傳統的拳擊、腿擊、肘擊、摔跤、擒拿等實戰技巧而成, 已經成為最野蠻的比武方式。 下勾拳 格斗的基本要素并不多,無非是力量、速度、敏捷、耐揍。 格斗技能也是在利用牛頓的經典力學規律:重量、重心、壓強、初速度、加速度、動量 、沖量, 以及我們熟知的力學規律:彈性碰撞、動量守恒、能量守恒。 以格斗常用招術泰拳飛膝為例,你們看看牛頓的動作: 泰拳飛膝示意圖 ?先用右后腳跟起跳,利用地面的反推獲得斜向上的初速度v1,這個初速度會隨著重心做 拋物線運動; ?左膝蓋獲得一個相對于腰部的旋轉角速度v2; ?人體重心速度v1和膝蓋的角速度v2疊加成v總,在被攻擊的馬保國看來,是一個非常龐 大的速度; ?飛起的牛頓全身重量與速度結合,在膝蓋小小一塊面積上,集中了巨大的能量、沖量、 壓強; 熟悉牛頓力學的泰拳飛膝的威力在實戰中屢受檢驗,早已傳播到全球的搏擊場中。 徐曉東飛膝ko里合腿大師田野 四 牛頓的四大“科學殺手锏” 為了對付馬保國,牛頓特意加強了自己的肌肉訓練。 全身肌肉示意圖 所有格斗招數都建立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上,訓練人體的格斗能力,與訓練機器的格斗能 力是一樣的: 1 肌肉產生動量 肌肉的收縮和釋放形成力,就像彈簧收縮和伸張過程,帶動身體運動。 越強的力量需要越多的肌肉,肌肉和體能訓練是格斗的基礎。 {E:能量,P:動量,m:質量,v:速度} 形成動量和速度的基礎就是肌肉短時間內爆發的能量。 肌肉就像電池一樣,儲存的能量越多,能量密度越大,放電才會越多。人與人的格斗, 首先比的就是能量密度和能量總量。 2 動量線性疊加 所以格斗練習的關鍵是把全身的肌肉和關節調動起來。 整個身體互相牽連,把動量會匯集于拳頭、肘部、膝蓋、腳后跟。由于這四個端點特點 不同,適合不同的攻擊角度和距離,形成不同的動態組合。 所謂寸勁、內家功夫實質是利用肌肉和關節的線性疊加 詠春拳在中國武術流派中實戰性比較強,因為它擅于利用疊加原理,講究究頸-雙肩-雙 肘-雙手腕-腰-雙股-雙膝-雙腳腕十四個關節在發力瞬間同時旋轉,再加上支撐腿蹬地借 助反作用力,從而發出強大力量。 3 總動量轉化成沖量 {I:沖量,F:恒力,t:力的作用時間} 動量形成后,與被打擊者發生彈性碰撞。 動量轉化成沖量,大部分會轉移到馬保國身上,就像一個球碰上另一個球。 一個球與另外一個球相碰撞 由于彈性碰撞在瞬間完成,接觸部位受到的壓力會非常大,不死也傷。這是蓄勢待擊的 過程,利用全身的重量、力量集中到攻擊前端,匯集一點,變動能為巨大的壓力。 4 力轉化成壓強變成傷害 {p:壓強,s:面積} 當牛頓形成一股強大的力撲向馬保國,沖量在極小的面積上瞬間被釋放到被攻擊部位, 馬保國平均單位面積上承受的壓力非常大,而表面肌肉和骨骼因為巨大的壓力,會發生 形變、腫脹、斷裂、壞死,嚴重的立馬暈厥和死亡。 牛頓的四大科學殺手锏,招招致命,沒有點到為止,完全不講武德。馬保國大師無論是 拿出“絕技接化發”,還是“松果彈逗閃電五連鞭”,在牛頓的“經典力學”面前,終 究還是要“耗子尾汁”。 也許只有使出這招才有可能贏... 五 牛頓贏不了傳統武術 當然,中國武術界認為牛頓也許贏了馬保國,但贏不了中國武術。 他們認為被打敗的人代表不了傳統武術, 真正的高手,小隱于青城山,大隱于菜市場。 飛檐走壁,一擊致命。 他們才代表著傳統武術的最高水平。 《九陰真經》所載: 他強任他強,清風拂山崗;他橫任他橫,明月照大江。 這樣的功夫,現代搏擊力量再強也不過是隔鞘抓癢癢。 太極拳修煉的最高境界: 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(章子怡那才是真太極)。 如果馬保國能練到這種程度,對手根本沾不了身。 還有更厲害的: 看過《臥虎藏龍》沒? 武當梯云縱,左腳踩右腳。 只要氧氣夠,就可以飛出地球, 搞什么第一宇宙速度。 電影《臥虎藏龍》 這些武林絕招,都超越了牛頓創造的“三大定律”, 很多人沉迷于內功、氣功、點穴、隔山打牛,完全無視“經典力學”; “太極演員” 六 牛頓不講武德 馬保國爆火,自然與多方面因素有關。 在調侃之中,我們也知道大多數人對“傳武”的態度。 擁有絕世武功,是多數人小時候的一個夢想。 上天入地,飛檐飛壁,拳打四海,威震八方。 還有一些文人寄托自己的“俠義”情懷。 在小說里將“現實不義”交付于樸素的拳腳審判。 今天的電影作品也在推波助瀾,以視覺化的方式沖擊人們的想象力。 這些對傳統武術的“藝術化”處理,都可以理解。 但夢想與現實是需要分開的,藝術和科學中間也有鴻溝。 長大后將這兩者直接混淆,只能證明自己是一個“巨嬰”。 義和團將武術和巫術融合,刀槍不入、狗血驅邪,最后被打成炮灰。 傳武用來強身健體沒有問題,融入道家無為、佛學禪慧也能修身養性。 但認為自己真的可以打贏搏擊拳王,那就是智商問題。 還有很多人將傳武巫化、神秘化,合伙欺騙用作賺錢, 另外有更多的人,自愿成為信徒,對科學掩耳盜鈴。 這些信徒在明月之下,清風之中,高山之巔, 半真半假的守望著“莫須有”的世外高人。 一開始,我并不喜歡馬保國,但他以反諷形式戳穿了太多謊言。 當他怒批“年輕人不講武德”時,帶著一種莫名的真誠和喜感。 他是時代濁流中的一股泥石流,偶爾有清泉冒出。 所以他怒罵,牛頓不講武德,我也就忍了。 -- ※ 來源:·水木社區 newsmth.net·[FROM: 14.155.114.*] |